冶金研究室成立于1962年。主要從事稀土、鎢和鈷鎳等其它有色金屬冶煉工藝的開發和研究。在稀土冶煉、稀土資源二次綜合回收利用、有色金屬三廢治理新技術以及新設備研制;稀土分離廠、稀土金屬冶煉廠的工程設計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建有濕法冶金實驗室、二次資源綜合利用實驗室、三廢治理實驗室及稀土萃取分離中試線。
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集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工程應用為一體的專業研究機構,形成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先后承擔國家、?。ú浚?、企業科研和工程項目400余項,榮獲各類科技獎勵100余項,專利技術近二十項,發表各類科技論文200余篇。
冶金研究室長期從事鎢、稀土、鈷鎳等有色金屬冶金工藝、有色金屬礦山和有色金屬冶煉廠三廢處理工藝的研究,特別是在鎢、稀土的冶金技術研究及應用處于國內先進行列。多年來,在鎢礦物分解,鎢化合物制備、離子型稀土礦浸礦、稀土分組、單一稀土分離、稀土化合物制備、稀土金屬電解、稀土金屬真空還原熔煉、稀土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有色金屬礦山和有色金屬冶煉廠三廢處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多項科技成果獎,許多工程技術已經實現產業化,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鎢、稀土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冶金研究室現有在崗職工12人,其中教授級高工3人,中級技術職稱2人,初級技術職稱6人,高級技工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人,大學本科6人,冶金研究室分四個組:濕法組、火法組、環保組和節能組。
1. 鎢礦物分解,鎢化合物制備工藝
采用常壓或加壓分解鎢精礦或低品位鎢礦物,采用離子交換法凈化提純制取鎢酸鈉、仲鎢酸銨;綜合回收利用低品位鎢礦物中的有價成分,可回收利用其中的鎢、鉭鈮、錫、錳等多種有價元素。
2. 離子型稀土分組分離工藝
應用串級萃取理論、模糊萃取工藝、無氨皂化、無氨沉淀劑沉淀等新工藝進行稀土分組分離,具有分離效果好、充槽料液少、化工材料消耗少、廢水排放少的特點。
3. 稀土化合物制備
稀土氧化物、稀土氟化物、稀土高純氧化物等稀土化合物制備工藝,具有產品品種多、產品質量高等特點,可滿足各種稀土材料行業的的需要。
4.稀土金屬融鹽電解工藝
采用氟化物體系萬安節能型大型電解槽電解制取鑭、鐠釹、鏑鐵等各種稀土金屬和稀土合金,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穩定、節省電能等特點。
5. 稀土金屬真空還原熔煉工藝
金屬鏑、金屬鋱、金屬釔等單一稀土金屬和稀土金屬合金真空還原熔煉技術,具有操作簡便,產品質量高、生產成本低的特點。
6. 稀土硅鐵合金冶煉技術
采用三相電弧爐、中頻爐冶煉重稀土硅鐵合金、重稀土硅鐵鎂合金等重稀土合金,可廣泛用于特種鑄件、特種鋼、有色金屬合金和特種焊接材料等行業作添加劑。
7. 紅土鎳礦濕法浸出鎳鈷工藝
對紅土鎳礦中的蛇紋石型礦石和褐鐵礦型礦石分別用酸類浸礦劑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堆浸或用常壓加溫攪拌浸出鎳鈷,具有浸出周期短、鎳鈷浸出率高等特點。
8. 有色金屬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可綜合回收利用各種低品位原礦、低品位尾礦、冶煉廢渣、應用材料廢料中的有色金屬有價元素。
9. 有色金屬礦山和有色金屬冶煉廠三廢處理技術
可對鎢、稀土、鉭鈮等有色金屬礦山和有色金屬冶煉廠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氣進行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其中的有價成分,降低有害成分含量,使之達到國家環保排放標準。
|